云南吴茱萸外治方法及其适应证简述于下

2021-05-19

云南吴茱萸外治方法及其适应证简述于下:虚寒泄泻:取吴茱萸粉3g,肉豆蔻粉3g,加少许面粉调匀,敷在肚脐上,贴在小纸片上,用胶布将其粘住。每次每6小时换药1次,一般情况下换药2~3次,病愈即可。

云南吴茱萸

虚寒腹痛:取吴茱萸20g,大丁香10g,胡椒3g,共研细末,置瓶中备用。使用时,每用3g,面粉加少许加匀,加适量姜汁(姜捣碎后加少量温开水拧汁),调至糊状,如上面方法固定住即可。换药1次,每6小时一次,病愈后还可敷2~3次,以除寒邪。


足三里穴敷药治病法: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直下三寸,胫骨前缘外开约一寸,当中指以手掌压膝时,即为足底;或屈膝,或平卧,直外犊鼻下三寸,取一横指于胫骨前缘的横凹处。本穴为:理脾胃、调中气、消肠滞、疏风化湿、通络气血、扶正培元、祛邪防病之功。临床常取此穴治疗呕吐、腹泻(急、慢性胃肠炎)、下肢风湿病痛,有保健作用。本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一部。


肝患胃:胃脘胀痛,时时吵闹,呕酸或吞酸等证。取吴茱萸1g,黄连6g(或用左金丸3g研成粉),共研为粉,以其量的二分之一,加少许面粉,加少许红糖,拌匀,敷于足三里穴,以上定法固定。每次12小时换一次药。四时可以治愈。


食滞胃痛:脘腹痛闷,嗳气,食欲不振,舌苔厚腻,用吴茱萸3g,厚朴3g,共研末加面少许,取紫苏叶少许,加减匀,调敷于足三里穴,定穴。六小时一次,三至四次的病药可以治愈。


虚寒腹痛:腹痛绵绵,得热则消。取吴茱萸3g,细辛1g,共研末,加少许面粉,加少许酒调成糊状,敷于足三里穴。换药12小时1次,3~4次即可治愈。


病病所敷(烫)药治法


以吴茱萸直接敷敷(熨)病部,对寒邪所致疼痛疗效显著。吴茱萸热,暖气血,散寒止痛;用于皮肤病,除风除湿,燥湿止痒,治真菌病。


冷疝病:少腹痛肝受寒,寒滞肝脉,少腹痉挛,牵肘阴部,缩茎囊。取吴茱萸30g,老姜5g,炒热,加少量黄酒,用布包好,乘热熨烫处及关元、会阴等部位。烫3~4次就可以治愈了。


风茱萸50g,加少许食醋,文火炒热后,再放入粗蚕沙50g(也可用海盐),混合炒热后,用布包住烫患部,冷却后再炒热,每天烫1~2次。


湿疹与黄水疮:吴茱萸30g,海鱼蛸15g,硫黄6g,细末各一份。如有渗出液,可将药粉直接洒于患面,如无渗出液,可用少量香油、调和药粉涂抹患面,每日1次。


外阴瘙痒:用吴茱萸50g,水煎洗患部,每日1~2次,2~3天后可愈。


冷湿性头痛:吴茱萸50g,加适量水,煎3~5沸,乘热熏头,稍温后,以水洗脑。



免责声明:本文系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。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违反了《著作权法》或损害了您的利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