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论述:《本草纲目》:“蔓荆实,气轻味辛,体轻而浮,上行而散,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。”《本草汇言》:“蔓荆子,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。前古主通利九窍,活利关节,明目坚齿,祛除风寒风热之邪。其辛温轻散,浮而上行,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。推其通九窍,利关节而言,故后世治湿痹拘挛,寒疝脚气,入汤散中,屡用奏效,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。”《本草新编》:“蔓荆子,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,因其体轻力薄,藉之易于上升也,倘单恃一味,欲取胜于俄顷,则不能。”
形态特性:灰毛浆果楝又名:野桐椒,臭子。灌木或小乔木,通常高1-4米,很少达8-10米;树皮粗糙;嫩枝灰褐色,有棱,被黄色柔毛,并散生有灰白色皮孔。叶连柄长20-30厘米,叶轴和叶柄圆柱形,被黄色柔毛;小叶通常4-6对,对生,纸质,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5-10厘米,宽3-5厘米,下部的远较顶端的为小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偏斜,两面均被紧贴的灰黄色柔毛,背面尤密,侧脉每边8-10条,斜举。圆锥花序腋生,长10-15厘米,分枝伞房花序式,与总轴均被黄色柔毛;花直径3-4毫米,具短梗,长1.5-2毫米;萼短,外被稀疏的黄色柔毛,裂齿阔三角形;花瓣白色至黄色,线状长椭圆形,外被紧贴的疏柔毛,长2-3毫米,雄蕊管和花丝外面无毛,里面被疏毛,花药10,卵形,无毛,着生于花丝顶端的2齿裂间。核果小,球形,直径约5毫米,熟后紫黑色。花期4-10月,果期8-12月。
广州山豆根形态特征:淡绿色易萎软草本,高30-40厘米,具粗大主根和单头至多头的根茎。茎分枝或不分枝;枝条与叶对生,花葶状。基生叶长约10-15厘米,具长柄,叶片约与叶柄等长,二回至一回羽状全裂,末回羽片楔形至倒卵形,约长2-4厘米,宽2-3厘米,不等大2-3裂或边缘具粗圆齿。总状花序长约7-15厘米,多花,先密集,后疏离。苞片椭圆形至披针形,全缘,下部的约长1.5厘米,宽1厘米,上部的渐狭小,全部长于花梗。花梗长约5毫米。花金黄色,平展。萼片近三角形,全缘,长约2毫米。外花瓣较宽展,渐尖,鸡冠状突起仅限于龙骨状突起之上,不伸达顶端。上花瓣长约2.5厘米;距约占花瓣全长的1/4,稍下弯,末端囊状;蜜腺体短,约贯穿距长的1/2。下花瓣长约1.8厘米,基部近具小瘤状突起。成品山豆根内花瓣长约1.5厘米,具厚而伸出顶端的鸡冠状突起。雄蕊束披针形,中部以上渐缢缩。柱头2叉状分裂,各枝顶端具2裂的乳突。蒴果线形,下弯,长约2.5厘米,具1列种子。
对主要营养元素的要求:吴茱萸对三要素的需要以氮、钾为主,对磷需要量较少。氮:吴茱萸新梢生长量大,果氮素较敏感,幼树及初结果树氮素过多易引起新梢徒长和延迟结果,加重生理落果,要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。随树龄增大及产量增加,需氮量也增加。氮素不足时,新梢生长量小,枝条细而短,影响花芽分化,同时果实小,色泽差,品质低,枝与芽抗寒力下降。磷:吴茱萸需磷量比氮、钾少,主要作用是使传粉受精良好,增加果实含,缺磷时果实晦暗,肉质:吴茱萸需钾多,钾充足时果个大,缺钾时,果实小、畸形、早熟。需肥量:吴茱萸的适宜施肥量和氮、磷、钾的比例,应根据品种、树龄、树势、产量、土壤肥力、肥料性质、气候条件等因素而综合分析决定。
华:性状与钩藤大致相同。惟茎枝呈方柱形,径约2~3毫米,表面灰棕色,钩基部稍阔。主产四川,贵州、云南、湖北等地亦产。 尚有多种同属植物的带钩茎枝亦作钩藤使用,主要的有以下几种: ①披针叶钩藤,枝有狭翅;钩光滑。②类钩藤,钩光滑,托叶裂片狭三角形。③大叶钩藤,参见"大叶钩藤"条。④毛钩藤,枝、钩及叶下面被粗毛。⑤无柄果钩藤,花冠管无毛,裂片外面密被绢毛,枝、钩被疏毛。⑥攀茎钩藤,枝、钩密被柔毛,叶下面被长柔毛。
采收加工:收获期,在立秋前后开始成熟。一般在果实由绿变黄尚未充分成熟时为佳采收期。采收过早则质嫩,过迟则果实开裂,都影响商品质量。采收时间宜选择晴天,趁早上有露水时采摘,可以减少果实跌落。采收时将果穗成串剪下。果穗采回以后,摊开晒干或晾干。干燥后去净枝梗,簸去杂质,贮藏于干燥通风处,或及时出售。商品以足干、籽粒饱满、坚实均匀、无枝梗、无杂质为佳。投入成本及效益:地租、亩种植:3x3=75株每株单价4元,亩投入种苗款300元;肥料100元、20元、人工400元(包括机械挖坑、前三年管理)>效益、3年见效益,每株产1公斤,单价40元,亩产75公斤,亩效益3000元,以后逐年增加产量,盛产期每株可产5公斤,每亩可产375公斤;由于上个周期种植的树,基本进入老龄化,产量明显降低,据专家预计今后几年价格将逐年走高,上个周期高价格在120-150元,到时效益会更加可观。
电话:15296087188(张经理) | 13597227769(梁经理)
邮箱:651875411@qq.com
网址:www.gxwuzhuyu.com
地址: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中山大道南山路公务员东片区10幢1层商铺2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