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态特性:灰毛浆果楝又名:野桐椒,臭子。灌木或小乔木,通常高1-4米,很少达8-10米;树皮粗糙;嫩枝灰褐色,有棱,被黄色柔毛,并散生有灰白色皮孔。叶连柄长20-30厘米,叶轴和叶柄圆柱形,被黄色柔毛;小叶通常4-6对,对生,纸质,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5-10厘米,宽3-5厘米,下部的远较顶端的为小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偏斜,两面均被紧贴的灰黄色柔毛,背面尤密,侧脉每边8-10条,斜举。圆锥花序腋生,长10-15厘米,分枝伞房花序式,与总轴均被黄色柔毛;花直径3-4毫米,具短梗,长1.5-2毫米;萼短,外被稀疏的黄色柔毛,裂齿阔三角形;花瓣白色至黄色,线状长椭圆形,外被紧贴的疏柔毛,长2-3毫米,雄蕊管和花丝外面无毛,里面被疏毛,花药10,卵形,无毛,着生于花丝顶端的2齿裂间。核果小,球形,直径约5毫米,熟后紫黑色。花期4-10月,果期8-12月。
,中药名。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。其苦,寒;有毒。有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之功效,常用于火毒蕴结,乳蛾喉痹,咽喉肿痛,齿龈肿痛,口舌生疮。入药部位: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。性味:苦,寒;有毒。归经:归肺、胃经。功效: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主治:火毒蕴结,乳蛾喉痹,咽喉肿痛,齿龈肿痛,口舌生疮。使用注意: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。炮制方法:除去残茎及杂质,浸泡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。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。切面皮部浅棕色,木部淡黄色。有豆腥气,味极苦。
的常见形态: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幼枝、叶轴、小叶柄均密被黄褐色长柔毛。单数羽状复叶对生;小叶2~4对,叶片椭圆形至卵形,全缘,两面密被淡黄色长柔毛,有油点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轴基部有苞片2枚,上部苞片鳞片状;花小,黄白色,萼片5,广卵形;花瓣5,长圆形;雄花有雄蕊5;雌花较大,具退化雄蕊5。蒴果扁球形,成熟时紫红色,每心皮有种子1枚,卵圆形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6~8月,果期9~10月。
药材性状:本品树皮灰色,粗糙,小枝有棱,被绒毛。叶连柄长20-30cm,总轴和叶柄密被淡黄色柔毛;小叶4-5对,通常对生,纸质,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下部的远较顶端的为小,先端渐尖或突尖,基部圆形至楔形、偏斜,两面均被紧贴的灰黄色柔毛,背面尤甚,侧脉8-10对。生长环境:生于2400m以下的河岸、路边等的疏林、季雨林、常绿阔叶林中。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及云南等地。采集加工:根、叶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生理特性:落叶灌木,罕为小乔木,高1.5-5米,有香味;小枝四棱形,密生细柔毛。花期7月,果期9-11月。适应性较强,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。但喜温暖湿润,土壤以疏松、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。耐盐碱,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。单叶蔓荆生长海滨沙滩地及湖畔,亦有栽培;蔓荆海边、沙滩、河边、平原及村寨附近。产地:单叶蔓荆分布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。蔓荆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凤山蔓荆子苗记载在《本草经巯》:“蔓荆实,神农味苦,微寒,无毒;《别录》加辛平温。”察其功用,应是苦温辛散之性,而寒则甚少也。收购蔓荆子苗气清味薄,浮而升,阳也。其主筋骨间寒热,湿痹拘挛,风头痛、脑鸣、目泪出者,盖以六淫之邪,风则伤筋,寒则伤骨,而为寒热,甚则或成湿痹,或为拘挛;又足太阳之脉,夹脊循项而络于脑,目为厥阴开窍之位,邪伤二经,则头痛、脑鸣、目泪出。此药味辛气温,入二脏而散风寒之邪,则诸证悉除矣。邪去则九窍自通,痹散则光泽脂致。其主坚齿者,齿虽属肾,而床属阳明,阳明客风热,则上攻牙齿,为动摇肿痛,散阳明之风热,则齿自坚矣。去白虫、长虫者,假其苦辛之味耳。
电话:15296087188(张经理) | 13597227769(梁经理)
邮箱:651875411@qq.com
网址:www.gxwuzhuyu.com
地址: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中山大道南山路公务员东片区10幢1层商铺21号